1絮凝作用原理
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质量比较轻,尤其是胶体微粒直径为10--³~10-⁸毫米,由于这些细小颗粒在水中做着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且胶体微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间存在着静电排斥力,因此不能相互靠近以结成较大的颗粒而下沉。由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不易沉降,总保持着分散且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相互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其关键在于减少胶粒的带电量。混凝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指向污水中投加低分子电解质和胶体微粒的电荷,降低电位,使得胶体脱稳沉降;絮凝是指向污水中投加少量高分子聚合物时,聚合物分子即被迅速吸附结合在胶体微粒表面上,一个高分子链状物同时可吸附多个胶体微粒,各微粒依靠高分子连接作用构成某种聚集体或结合为絮状物而沉淀分离。
实际上,在废水混凝处理过程中两者不是分开的。向废水中投加药剂,进行水和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和絮凝这一综合过程称为混凝过程。
2絮凝作用的影响因素
混凝的影响因素有pH值、温度、混凝剂以及搅拌。能够使水中的胶体微粒相互黏结和聚结的物质称为混凝剂,它具有破坏胶体稳定性和促进胶体絮凝的功能。
3絮凝的作用
混凝剂通常可分为无机盐和高分子两类。无机盐类包括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等混凝剂;高分子类包括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等。
加药混凝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废水中呈胶体状态的高分子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及其他微细颗粒物质。在实际的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时使用单一的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往往需要投加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为助凝剂。另外,为了强化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混凝法也常用于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当对二级出水进行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时也常用混凝工艺。